更新日期:2010/11/03 11:10
中國時報【劉屏/華盛頓二日電】
美國期中選舉今天投票。選前最後一夜,美國總統歐巴馬沒有為任何人站台,而是留守白宮接受各地的廣播採訪,同時以電話催票。至少他不必再忍受若干選民的喝倒采。
最後幾天的旋風式助選,可能是歐巴馬從政以來最不堪的經驗。上周日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二年前大勝之處,這天卻出現了數以千計的空位,喝采、掌聲也遠不如以前熱烈。歐巴馬籲請選民,「還有兩天,你們又一次有機會說『是的,我們能』」。可是他自己很清楚,這句話已經愈來愈無法打動人心。
超重量級助選員,最後一刻到何處助選,白宮幕僚是仔細盤算過的。蜜雪兒到內華達州,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芮德站台。拜登回家鄉德拉瓦州助選,歐巴馬打電話的對象也包括夏威夷州鄉親。歐巴馬並對數百萬在二○○八年支持他的民眾發出電子郵件,希望大家踴躍投票支持民主黨候選人。
民調顯示四三%的選民視經濟為最重要的指標。選前最後一夜的廣播訪談,歐巴馬反覆請選民多給民主黨多一點時間,「我們已有起色,正朝著正確方向邁進」。這也是前總統柯林頓在助選時常說的「你們給了共和黨八年,總要給我們至少四年來扭轉吧」。
選民沒有忘記共和黨造成的種種麻煩,但也對民主黨缺乏建樹而感到失望。是歐巴馬「鼓勵支持者含淚投票」的策略奏效,還是共和黨天后裴林所說的「政治地震」出現,將見分曉。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五大糧食出口國
‧THE ECONOMIST 2010/09/03
全球農業正興起一股傳統智慧風潮,但這裡有一個替代選擇。全球正處於「農業悲觀主義」之中,擔心人類非把環境破壞殆盡,否則會餵不飽自己。最近俄國與巴基斯坦的天然災害(其小麥生產量分居世界第5與第8位)更引起了對饑荒的恐懼。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全球正處於「農業悲觀主義」之中,擔心人類非把環境破壞殆盡,否則會餵不飽自己。最近俄國與巴基斯坦的天然災害(其小麥生產量分居世界第5與第8位)更引起了對饑荒的恐懼。或云:到2050年時,全球穀類生產必須提高50%,肉類生產必須增加一倍,否則將難以饜足人類之需。然而這非易事,因為穀類生產的增長率已經停滯,而且新的土地與水資源俱缺。
這並不陌生。1967年,Paul Ehrlich曾預言1970與1980年代,將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死於饑荒。5年後,在《成長的局限》裡,「羅馬俱樂部」認為,這世界的原物料即將耗盡,而人類社會將會在21世紀崩潰。
在《成長的局限》出版一年後,有一個本來仰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決定改變過去的農業生產模式。為避免日後糧食進口不足,該國決定透過科學研究而非補貼的途徑,來擴大國內糧食生產。這個國家非但不去保護國內農民免於國際競爭──這是目前許多國家採行的政策──反而開放交易,讓缺乏競爭力的農場自然淘汰。
這個國家就是巴西。在過去的40年裡,他成了世上第一個地處熱帶的農業大國,並且開始挑戰五大糧食出口國(美、加、澳、阿根廷與歐盟)。
巴西的成功例子多少站在農業悲觀主義者的對立面。後者主張透過小型農場與有機種植來永續經營、反對作物單一化與化肥;認可農業研究,但痛恨基改作物。他們認為本地產銷重於國際市場。巴西的農場也永續經營,但它們的規模甚至是美國農場的好幾倍大。巴西的農民均放眼全球市場。他們極為依賴新科技,國營農業研究公司是巴西成功的基礎,而基改作物則繼續使之向前邁進。對目前正方興未艾的農業信念──小而有機才是美的──巴西代表了一種明顯的替代方案。
開墾平原,搶救森林
巴西也告訴我們,農業與環境之間的平衡可以另闢蹊徑。過去亞馬遜地區的確有破壞性的農業,但過去40年來,多數農業革命都發生在遠離亞馬遜的Cerrado地區。綠色革命之父Norman Borlaug曾說:想要拯救這世上遭到危害的生態系統,最好的辦法是在其他地方生產足夠的糧食,這樣就沒有人會想要去染指那些自然奇景。巴西告訴我們這是做得到的。
現在,這個世界正面臨著慢動作的糧食危機。巴西的例子頗堪借鏡。
全球農業正興起一股傳統智慧風潮,但這裡有一個替代選擇。全球正處於「農業悲觀主義」之中,擔心人類非把環境破壞殆盡,否則會餵不飽自己。最近俄國與巴基斯坦的天然災害(其小麥生產量分居世界第5與第8位)更引起了對饑荒的恐懼。
【撰文/台灣英文雜誌社】
全球正處於「農業悲觀主義」之中,擔心人類非把環境破壞殆盡,否則會餵不飽自己。最近俄國與巴基斯坦的天然災害(其小麥生產量分居世界第5與第8位)更引起了對饑荒的恐懼。或云:到2050年時,全球穀類生產必須提高50%,肉類生產必須增加一倍,否則將難以饜足人類之需。然而這非易事,因為穀類生產的增長率已經停滯,而且新的土地與水資源俱缺。
這並不陌生。1967年,Paul Ehrlich曾預言1970與1980年代,將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死於饑荒。5年後,在《成長的局限》裡,「羅馬俱樂部」認為,這世界的原物料即將耗盡,而人類社會將會在21世紀崩潰。
在《成長的局限》出版一年後,有一個本來仰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決定改變過去的農業生產模式。為避免日後糧食進口不足,該國決定透過科學研究而非補貼的途徑,來擴大國內糧食生產。這個國家非但不去保護國內農民免於國際競爭──這是目前許多國家採行的政策──反而開放交易,讓缺乏競爭力的農場自然淘汰。
這個國家就是巴西。在過去的40年裡,他成了世上第一個地處熱帶的農業大國,並且開始挑戰五大糧食出口國(美、加、澳、阿根廷與歐盟)。
巴西的成功例子多少站在農業悲觀主義者的對立面。後者主張透過小型農場與有機種植來永續經營、反對作物單一化與化肥;認可農業研究,但痛恨基改作物。他們認為本地產銷重於國際市場。巴西的農場也永續經營,但它們的規模甚至是美國農場的好幾倍大。巴西的農民均放眼全球市場。他們極為依賴新科技,國營農業研究公司是巴西成功的基礎,而基改作物則繼續使之向前邁進。對目前正方興未艾的農業信念──小而有機才是美的──巴西代表了一種明顯的替代方案。
開墾平原,搶救森林
巴西也告訴我們,農業與環境之間的平衡可以另闢蹊徑。過去亞馬遜地區的確有破壞性的農業,但過去40年來,多數農業革命都發生在遠離亞馬遜的Cerrado地區。綠色革命之父Norman Borlaug曾說:想要拯救這世上遭到危害的生態系統,最好的辦法是在其他地方生產足夠的糧食,這樣就沒有人會想要去染指那些自然奇景。巴西告訴我們這是做得到的。
現在,這個世界正面臨著慢動作的糧食危機。巴西的例子頗堪借鏡。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利比亞救援船抵埃及 救援物資將經陸路送往加薩
原本打算開往加薩走廊的利比亞救援船隻「艾瑪西亞號(Amalthea)」,在以色列海軍的警告下改變航向,於14日晚間到達埃及的伊拉瑞希港(El Arish)。
埃及官員表示,艾瑪西亞號上的人員和醫療物資,將經由陸路、穿越邊界城鎮拉法(Rafah)進入加薩;船上的糧食則將經由邊界城鎮歐加(Awja)運入加薩。
這名官員說,埃及紅新月會(Red Crescent)將負責從伊拉瑞希港運送相關物資前往加薩。
負責承租艾瑪西亞號、載運救援物資前往加薩走廊一事的格達費基金會(Kadhafi Foundation)執行長史萬(Yussef Sawan)表示,他們不願意與以色列軍方發生對抗,基於安全考量,決定改變航行方向,艾瑪西亞號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任務。
格達費基金會目前由利比亞領袖格達費(Moamer Kadhafi)的兒子賽義夫.格達費(Seif al-Islam Kadhafi)負責。
埃及官員表示,艾瑪西亞號上的人員和醫療物資,將經由陸路、穿越邊界城鎮拉法(Rafah)進入加薩;船上的糧食則將經由邊界城鎮歐加(Awja)運入加薩。
這名官員說,埃及紅新月會(Red Crescent)將負責從伊拉瑞希港運送相關物資前往加薩。
負責承租艾瑪西亞號、載運救援物資前往加薩走廊一事的格達費基金會(Kadhafi Foundation)執行長史萬(Yussef Sawan)表示,他們不願意與以色列軍方發生對抗,基於安全考量,決定改變航行方向,艾瑪西亞號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任務。
格達費基金會目前由利比亞領袖格達費(Moamer Kadhafi)的兒子賽義夫.格達費(Seif al-Islam Kadhafi)負責。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西班牙籲伊朗重回談判桌 解決核子爭議 2010/07/13 07:00
西班牙外交部表示,西班牙外長莫拉提諾(Miguel Angel Moratinos)12日會見到訪的伊朗外長莫塔基(Manoucher Mottaki)時,敦促德黑蘭當局重回談判桌,以協商方式解決伊朗核子問題。
莫拉提諾呼籲莫塔基,透過外交協商,消弭國際社會對伊朗核子發展計畫的疑慮,解決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
稍早,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表示,伊朗已經接近具備製造核子武器的能力。
俄羅斯是伊朗的外交和經濟盟友,過去一直對伊朗採取溫和路線;然而,最近幾個月來,莫斯科對德黑蘭的態度開始轉趨強硬。
伊朗一再聲稱,它的核子發展計畫純為和平用途;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懷疑德黑蘭當局企圖製造核武。由於雙方談判遲遲沒有結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6月初通過對伊朗的第四套制裁決議,美國和歐洲聯盟也各自加強制裁,不過,伊朗方面態度依然強硬。
莫拉提諾呼籲莫塔基,透過外交協商,消弭國際社會對伊朗核子發展計畫的疑慮,解決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
稍早,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表示,伊朗已經接近具備製造核子武器的能力。
俄羅斯是伊朗的外交和經濟盟友,過去一直對伊朗採取溫和路線;然而,最近幾個月來,莫斯科對德黑蘭的態度開始轉趨強硬。
伊朗一再聲稱,它的核子發展計畫純為和平用途;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懷疑德黑蘭當局企圖製造核武。由於雙方談判遲遲沒有結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6月初通過對伊朗的第四套制裁決議,美國和歐洲聯盟也各自加強制裁,不過,伊朗方面態度依然強硬。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Brazil
While Argentina’s economy may be self-destructing, its neighbor and rival Brazil is on the rise. Brazil sees itself as the natural leader of South America -- it borders 10 countries, dominates the Atlantic coastline in the region, has an enormous landmass and population, a rising middle class, and a strong and diversified economy. Brazil’s greatest challenge is in developing and connecting its rural interior with the cosmopolitan coast. It has been a long and hard process. But Brazil has been stable enough to make the necessary investments to support its industrial base and avoid falling into a resource-extractive economic pit like many of its South American neighbors. This will become especially important as Brazil prepares to bring its massive pre-salt deepwater offshore oil reserves online. Brazil now has the capacity to reach abroad and promote itself as both a regional leader and major global player – a geopolitical reality that will be put on display when Brazil hosts the next World Cup in 2014.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bservations made about Brazil’s current football team is how it has gradually elevated substance over flair. Brazil’s increasingly focused approach may be lacking in the drama department, but there is little question that this team has had the fundamentals to perform well in the World Cup.
Brazilians may also have to adjust to a less dramatic government when Brazilian President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turns the office over to one of two very uncharismatic presidential contenders in October. Though Lula’s personality helped bring Brazil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potlight, many forget that it was his predecessor, 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 who laid the economic fundamentals that made the Brazilian rise possible. Like Brazil’s high-performing football team, the post-Lula Brazil will be all about getting back to business, focusing on maintaining the health of the economy and on managing the incoming pre-salt oil wealth. Though Brazil didn't make it past the quarter-finals in this World Cup, the 2014 event may be Brazil's time to shine, both in football and in geopolitic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observations made about Brazil’s current football team is how it has gradually elevated substance over flair. Brazil’s increasingly focused approach may be lacking in the drama department, but there is little question that this team has had the fundamentals to perform well in the World Cup.
Brazilians may also have to adjust to a less dramatic government when Brazilian President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turns the office over to one of two very uncharismatic presidential contenders in October. Though Lula’s personality helped bring Brazil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potlight, many forget that it was his predecessor, 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 who laid the economic fundamentals that made the Brazilian rise possible. Like Brazil’s high-performing football team, the post-Lula Brazil will be all about getting back to business, focusing on maintaining the health of the economy and on managing the incoming pre-salt oil wealth. Though Brazil didn't make it past the quarter-finals in this World Cup, the 2014 event may be Brazil's time to shine, both in football and in geopolitics.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Traveling in Europe is cheap now?!
趁著歐元大跌,現在到歐洲遊玩正是最划算的時候!?
--------------------------------------------------------------------------------
讓我們先把時光倒轉,回到2005年。當時,歐盟憲法公投遭到強力否決,不僅舉世嘩然,引起世人的恐慌與猜測,紛紛認為歐元就要瓦解了,投資人對歐洲整體經濟更是信心大跌,股神巴菲特甚至決定大量拋售歐元。結果,歐元沒垮,巴菲特反倒大賠50億元。
「希臘事件所引發的一連串金融危機,整體氛圍其實跟五年前很像。」鉅亨網行銷業務部專案經理林洸興認為,歷史永遠是最好的一面鏡子,事件也許不同,但是人的反應卻總是大同小異。因此,儘管現在市場是一片人心惶惶,但是歐元並不會輕易瓦解。五年前歐元的匯率最低點,反倒是目前值得參考的最低點。
他進一步說明,「匯率變動本來就是調整經濟的緩衝劑,假使台幣升值,出口業會直接受影響,但是國內民眾的購買力卻會因此而增加;反之,如果台幣貶值,外國人購買台灣產品就會覺得很便宜。因此,整個歐洲跌下來,對刺激歐洲經濟將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加上即將進入夏天旅遊旺季,全世界的人潮勢必大量湧進歐洲,創造驚人的消費力。」
--------------------------------------------------------------------------------
兌換歐元的最佳時機點
--------------------------------------------------------------------------------
站在旅遊的角度,林洸興建議有意要在暑假前往歐洲的人,最好在6月底之前兌換歐元。「由於各國大型債務多半會在每半年,及6月底和12月底到期,因此愈逼近6月底,歐元就會愈接近低點。但是當7月一到,償還債務的壓力就會減緩,歐元反而可能呈現些許調幅的狀態。因此,一旦過了6月底,人在歐洲旅遊最好不要先刷卡再還債,用現金比較划算。」此外,由於英國財政問題還沒解決,未來兩季,英鎊將會持續貶值。所以7、8月到英國旅行,不妨先刷卡後付款。
整體而言,這個暑假到歐洲旅遊的人應該會覺得很開心。由於冰島火山灰的影響,原本夏天會到南歐渡假的北歐人,都會擔心在國外滯留太久回不了家,所以決定不出門,勢必造成那些依賴觀光振興經濟的南歐國家,為了吸引其他國家人潮,而採取大量減價的促銷活動。
影響歐元走勢的可能原因
--------------------------------------------------------------------------------
站在投資的立場,他認為觀察的時間就要再拉長,必須更為謹慎。因為目前的市場波動依舊非常大,歐元不會輕易反彈回來,因此愈晚買愈好,甚至有可能要等到年底。他並分析,未來若是產生幾種情況,將會促使歐元立即反跌回升。
第一種可能性,全球經濟再度變差,進入第二次衰退期。而當道瓊將會跌破一萬點,美國央行一定會出手救美元,讓美元貶值,此時,歐元就會升值。或者,歐洲其他赤字更為嚴重的國家終於爆發問題,如義大利和英國。尤其是英國,由於政府長期默默地將問題壓下來自己解決,因此一旦產生危機,反而更加危險。英鎊若出事,歐元反倒得以硬起來。不過由於這個可能性的後果太可怕,沒有人希望它會發生。
最後一個看似最不可能,卻是釜底抽薪之法。歐洲雖然是世界第一個超主權貨幣,卻沒有像美國那樣,背後有個力量強大的財政部在撐腰,主要原因是,歐洲各國並不願意交出各自的財政主權,因為如果交出去,就等同讓歐盟來審國家的財政預算。但是假使歐盟成為最強勢的央行,不僅可以馬上解決現在歐洲的所有問題,還會讓歐元的投資價值向上飆漲,甚至還圓了希特勒當年想要一統歐洲的春秋大夢。
--------------------------------------------------------------------------------
BOX
--------------------------------------------------------------------------------
看世足,投資南非幣?對照過往歷史事件,許多城市在舉辦完國際大型賽事之後,都陷入財務危機,如漢城奧運結束後碰上亞洲金融風暴,西班牙和希臘則在分別舉辦完巴塞隆納和希臘雅典奧運後,成為歐洲舉債大國。因此別忘了,南非還曾經一度因為沒錢蓋球場,而無法如期舉辦世界足球賽。可想而知,當世足一結束,南非的財政赤字一定會增加,風險也跟著提高。
--------------------------------------------------------------------------------
讓我們先把時光倒轉,回到2005年。當時,歐盟憲法公投遭到強力否決,不僅舉世嘩然,引起世人的恐慌與猜測,紛紛認為歐元就要瓦解了,投資人對歐洲整體經濟更是信心大跌,股神巴菲特甚至決定大量拋售歐元。結果,歐元沒垮,巴菲特反倒大賠50億元。
「希臘事件所引發的一連串金融危機,整體氛圍其實跟五年前很像。」鉅亨網行銷業務部專案經理林洸興認為,歷史永遠是最好的一面鏡子,事件也許不同,但是人的反應卻總是大同小異。因此,儘管現在市場是一片人心惶惶,但是歐元並不會輕易瓦解。五年前歐元的匯率最低點,反倒是目前值得參考的最低點。
他進一步說明,「匯率變動本來就是調整經濟的緩衝劑,假使台幣升值,出口業會直接受影響,但是國內民眾的購買力卻會因此而增加;反之,如果台幣貶值,外國人購買台灣產品就會覺得很便宜。因此,整個歐洲跌下來,對刺激歐洲經濟將會帶來很大的幫助,加上即將進入夏天旅遊旺季,全世界的人潮勢必大量湧進歐洲,創造驚人的消費力。」
--------------------------------------------------------------------------------
兌換歐元的最佳時機點
--------------------------------------------------------------------------------
站在旅遊的角度,林洸興建議有意要在暑假前往歐洲的人,最好在6月底之前兌換歐元。「由於各國大型債務多半會在每半年,及6月底和12月底到期,因此愈逼近6月底,歐元就會愈接近低點。但是當7月一到,償還債務的壓力就會減緩,歐元反而可能呈現些許調幅的狀態。因此,一旦過了6月底,人在歐洲旅遊最好不要先刷卡再還債,用現金比較划算。」此外,由於英國財政問題還沒解決,未來兩季,英鎊將會持續貶值。所以7、8月到英國旅行,不妨先刷卡後付款。
整體而言,這個暑假到歐洲旅遊的人應該會覺得很開心。由於冰島火山灰的影響,原本夏天會到南歐渡假的北歐人,都會擔心在國外滯留太久回不了家,所以決定不出門,勢必造成那些依賴觀光振興經濟的南歐國家,為了吸引其他國家人潮,而採取大量減價的促銷活動。
影響歐元走勢的可能原因
--------------------------------------------------------------------------------
站在投資的立場,他認為觀察的時間就要再拉長,必須更為謹慎。因為目前的市場波動依舊非常大,歐元不會輕易反彈回來,因此愈晚買愈好,甚至有可能要等到年底。他並分析,未來若是產生幾種情況,將會促使歐元立即反跌回升。
第一種可能性,全球經濟再度變差,進入第二次衰退期。而當道瓊將會跌破一萬點,美國央行一定會出手救美元,讓美元貶值,此時,歐元就會升值。或者,歐洲其他赤字更為嚴重的國家終於爆發問題,如義大利和英國。尤其是英國,由於政府長期默默地將問題壓下來自己解決,因此一旦產生危機,反而更加危險。英鎊若出事,歐元反倒得以硬起來。不過由於這個可能性的後果太可怕,沒有人希望它會發生。
最後一個看似最不可能,卻是釜底抽薪之法。歐洲雖然是世界第一個超主權貨幣,卻沒有像美國那樣,背後有個力量強大的財政部在撐腰,主要原因是,歐洲各國並不願意交出各自的財政主權,因為如果交出去,就等同讓歐盟來審國家的財政預算。但是假使歐盟成為最強勢的央行,不僅可以馬上解決現在歐洲的所有問題,還會讓歐元的投資價值向上飆漲,甚至還圓了希特勒當年想要一統歐洲的春秋大夢。
--------------------------------------------------------------------------------
BOX
--------------------------------------------------------------------------------
看世足,投資南非幣?對照過往歷史事件,許多城市在舉辦完國際大型賽事之後,都陷入財務危機,如漢城奧運結束後碰上亞洲金融風暴,西班牙和希臘則在分別舉辦完巴塞隆納和希臘雅典奧運後,成為歐洲舉債大國。因此別忘了,南非還曾經一度因為沒錢蓋球場,而無法如期舉辦世界足球賽。可想而知,當世足一結束,南非的財政赤字一定會增加,風險也跟著提高。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